极富特色的江南王府壁画,有专设的绘画机构“绣锦衙”
发布日期:2025-04-15 19:20 点击次数:140
#壁画#
早在太平天国时期,
就有绘制壁画的传统。当时建立了专门 的艺术机构
”绣锦衙“
绣锦衙里面不仅有民间的画工,更有大批的文人画士。他们在”锦绣衙“互相学习交流,自然使宋朝、元朝就已分道扬镳的壁画和卷轴画,得以呈现复合的趋势,交流艺术融合艺术,创造出了辉煌的壁画艺术。
《四季捕鱼图》
在浙江金华东鼓楼里的太平天国侍王府,全国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绘画最多的就是这建于1861年的太平天国王府内。大殿内有5附壁画西院住宅内有壁画63幅。整个王府内共有119幅壁画,407方彩画。侍王府的壁画结构较为简单一点,在空心花砖墙体上直接涂抹了0.4毫米到5毫米厚的纯白灰层,普遍厚度在1毫米至2毫米左右,在白灰层上直接起稿绘制,主要用黑白红绿四色为主色,骨胶调制后绘制,颜料层极薄。
展开剩余78%典型的淡彩水墨画。
此画共分春夏秋冬四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浙江水乡渔民在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的捕鱼工具的劳动景象。艺术特点鲜明。
这《四季捕鱼图》主要以水墨为主,以墨线勾出轮廓,再以淡墨皮擦,再用矿物颜料加点染,典型的南方浅绛山水,其文人画风格与北方的金碧辉煌相去甚远。在江南地区,本来气候就湿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梅雨季节,在江南地区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制作壁画并且保存相对困难。
为什么颜色看上去很单一,主要就是黑白红绿四种主色?
在当时,本来地区气候就很湿润,再加上交通条件的限制,稀有的颜料不太容易传至江南,即使有也因价格高昂而不被广泛使用。
《四季捕鱼图》的作者是被当时人称为”长毛画师“的方绍铣。它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穿作方法。
文人雅士都争相追踪学习浙派。
清康熙、乾隆年间,郎世宁为代表的传教士在皇帝的授意下,第一次以官方的形式将西洋绘画与中国画进行了中西合璧的尝试。
以任伯年为首,推动了我国近代美术的发展,作为先驱,逐渐脱离了几百年来我国绘画”千人一面“的形式主义流弊,在绘画中逐渐开始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壁画创作也逐渐体现出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
侍王府内壁画还有很多,画的风格都比较简单。
江苏南京市汉中门附近的堂子街88号,是一座古宅,这里曾是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手下署官的一个衙署。保留有18幅墨迹清晰、色彩艳丽的壁画。堂子街壁画经历100余年的雨淋风化,不少已褪色、剥落,反而其中的几幅水墨重彩画保存较好。
这幅《江天亭立》描写了燕子矶三面悬绝,和反映栖霞山层峦叠峰的《云带环山》无不笔触粗狂,意境新奇。
还有描画花鸟走兽方面的《荷花鸳鸯》《柳阴骏马》《金狮子戏球》《双鹿灵芝》《孔雀牡丹》。还有反映军事斗争题材的《防江望楼》生动反映了天京军民时刻以战斗姿态保卫着首都完全真实情景。
忠王府壁画画风与南京堂子街壁画相似。
人物意态生动,景致优美,笔法流畅而苍劲,有南宋人遗留下来的感觉。
章法结构颇受北宋和金代画法的影响,又具有文人画的某些特点。
江南王府壁画代表了整个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艺术。
也是当时画家高超绘画技巧的体现,也是我国壁画史上的杰出的作品。
,
发布于:贵州省-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